德国人工智能研究落地难
4月23日,机器人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演示传递物品。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摄
虽然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其并非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优秀提供者,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等方面均落后于全球领先国家。为推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德国不仅应尽快解决“充分获取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紧迫需求,还需要加大投资促进人工智能研发,增加该领域学生和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机会。
近期,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发布报告称,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德国并非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优秀提供者,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方面远远落后于全球领先国家。
(资料图片)
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德国明显落后于美国、中国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领跑者,且差距在持续扩大。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科勒·盖卜对此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德国难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可以应用的产品。”与此同时,德国进口的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数量远远超过该领域的出口数量,致使德国各界越来越依赖少数几家大型外国企业的人工智能服务,引发外界对德国未来竞争力的担忧。盖卜表示,“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其他国家的发展步伐更快,必须确保德国不落后太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算力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开始走出实验室,越来越贴近日常生产和生活。如今,ChatGPT等诸多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成为文本创作、图像生成以及编写程序的重要工具。然而,德国科学家为人工智能发展作出的种种贡献,却因德国技术人才流失以及投资环境欠佳等问题,难以转化为企业能够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
目前,德国科研机构提交的人工智能新专利数量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等国家。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报告指出,根据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提供的数据,与本世纪初相比,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100倍,而德国同期仅增长了3倍。此外,目前德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注册中所占份额仅为6%,远远落后于中国的29%和美国的27%。
根据科技公司IBM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采用指数》,就德国而言,在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中,将人工智能作为业务运营的一部分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比例约为32%,另有44%的公司正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根据该报告,德国在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方面明显落后于印度、阿联酋、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家,这些领先国家的人工智能应用率均超过50%,而全球平均水平为42%。
荷兰国际集团资深经济学家英加·费希纳表示,许多德国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还处于试验阶段,数据保护严格、员工技能欠缺和使用案例缺乏等问题都阻碍了公司使用人工智能,一些公司仍在持续观望。
在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方面,深陷经济衰退泥潭的德国也显得力不从心。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2013年至2023年,在私营领域投资人工智能方面,德国仅排全球第六名,位于美国、中国、英国、以色列和加拿大之后。
虽然人工智能是当前一大热门话题,但据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报告,人工智能在欧洲公司的信息技术(IT)预算中并未占据主要地位。Gartner预计,欧洲今年的IT支出将同比增长9.3%,达到1.1万亿美元,但IT并不是其优先发展事项,公司将侧重于创收、保持盈利能力或加强安全等其他目标。
对于德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柏林应用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专家亚历山大·洛瑟同样也有较多担忧。他表示,在人工智能产品方面,德国越发充当客户的角色。这些产品大都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此外,德国无法留住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加剧了德国的人工智能颓势。许多德国高校都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但其中很多人在毕业后选择出国工作。
欧盟和德国对数据的严格监管也使德国企业处于不利境地,当前大多数人工智能应用都需要大数据来驱动,欧盟监管正在推高德国本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获取训练数据的成本。对此,洛瑟建议,德国应当创设开源数据集用于商业用途。
为推动未来德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建议,一方面,德国应尽快解决“充分获取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紧迫需求;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落后,德国还需要加大投资从而促进人工智能研发,并且增加该领域学生和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机会。
相关阅读
-
今日必看